新闻动态

意外残疾自强不息 奋力实现从医梦想

来源: 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: 2021-03-24 浏览量: 369

在合川区人民医院,提起麻醉科的李剑,很多医生和护士都非常熟悉。不仅因为他是一名已经干了25年、工作经验十分丰富的麻醉医师,还在于他是一名让人意外的肢体残疾人。逆风而行、向阳而生,他的人生经历可谓十分励志。


前日,记者在区人民医院见到了李剑。神采奕奕、开朗健谈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,若不是看到他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,谁也不会把他的形象和残疾人联系在一起。“上天对每个人都很公平,只要我肯努力就不比别人差。”李剑说。


年幼受伤造成残疾 学医成为他的志向

1972年出生的李剑是合川本地人,出生时他原本十分健康,只因一场意外造成了终身残疾,这也成为他一生最大的伤痛。原来,李剑小时候独自在竹林里玩耍,不小心卡住了双脚,当大人找到哇哇大哭、无法动弹的他时,其髋关节已经脱位。由于当时医疗技术有限,家人一直把他的病情当小儿麻痹症治疗,由此延误了最佳治疗期,李剑就这样永远地落下了肢体三级残疾。

李剑的父亲长年在西藏当兵,母亲随军到当地教书,李剑也随父母在西藏生活,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,他远比同龄人更加懂事和用功,学习一直名列前茅,高考时更是以远远高于录取线的优异成绩考取了西藏民族大学。“这所大学有医科,我就是想学医,想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,不要像我一样遗憾一辈子。”李剑表示,残疾后学医就是自己坚定不移的目标。

1996年,在“临床医学”专业学习了5年的李剑大学毕业,分配到合川区人民医院麻醉科。没想到工作和专业不对口,对麻醉一窍不通的李剑最初有点“懵”。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,他开始从头学起,平时不仅经常向科室的前辈虚心请教,还买来书本,靠自学钻研一点点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。2002年,李剑到上海第二军医大麻醉科和ICU科进修一年,正是这一次机会让他眼界大开,领受和学习了一线大城市很多先进的医疗技术。回来后,李剑带头开展了“深静脉穿刺置管”“有创血压监测”项目,有效提高了危重病人和老年人的手术安全性,获得了当年“合川区科技进步三等奖”。为了使病人就医体验更舒适,李剑还带领团队开展了无痛人流、分娩镇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个项目。

“麻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,包含多学科知识,不单是满足手术要求,还要参与各科室的抢救工作,在现代社会中运用的范围也很广,比如助眠、医美等,可以说一个人生老病死都离不开这个专业,它也显得越来越重要。”李剑表示。


尽心尽职救治病患 努力实现人生价值

在李剑的牵头和推动下,2019年,医院开设了“麻醉门诊”,帮助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、风险评估和心理咨询,让患者不仅能够安心地手术,更能进一步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术后康复,以保证科学化、无痛化和舒适化的治疗。

去年,麻醉科参与了医院近600例手术,作为小组长、副主任医师的李剑就先后为3位百岁老人在进行治疗时成功实施麻醉术,其中年龄最大的有106岁。平时,李剑还经常到其他医院和镇街医院指导工作,帮助基层医生提高技术水平。

2019年,一名30多岁的农村产妇生二胎,其被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,如果处理不当在分娩时很容易发生大出血,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产妇死亡。家人心急如焚,只得将她送往区人民医院生产。进入手术室后,该产妇术中出血量特别大,情况十分危急!为争分夺秒,产科医生紧张接生,李剑就带领麻醉科团队全力抢救、忙碌输血,还要随时检测产妇的血压、心跳等情况,4个多小时后,该产妇最终有惊无险地生下孩子,母子平安。守候在手术室外的家人获悉后都喜极而泣,连声道谢。

前不久,一名60多岁、面部下颌关节已固定了30多年的男性患者做胆囊手术,手术需要对病人实施麻醉后从其嘴里插管接入呼吸机维持生命。虽然只是一个小手术,但鉴于该病人的特殊情况,其他医院都不敢收治,家人只得将他送到区人民医院。麻醉时,李剑从患者牙缝里插入管子,帮助病人顺利完成了手术。

从医多年以来,李剑指导团队参与了上万例手术,对于这份职业,他也从最初的陌生变得越来越感兴趣,直到现在,他仍坚持每晚看书一小时,不断让自己在行业领域里更加精进和专业。他说,随着社会不断发展,麻醉医师已经成为紧缺人才,未来必定更加热门。“习总书记说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’,我从来不把自己当成残疾人,始终保持乐观不自卑,我相信,我可以证明我的人生不平庸。”

 


Copright@2020-2021合川高新区管委会